央企游戏:揭秘那些隐藏在华丽业绩背后的故事
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在股市上风光无限的央企,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央企游戏的神秘面纱,看看这些巨无霸们是如何在资本市场大显身手的。
一、最赚钱的央企,为何让小散们心碎?
提起央企,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“赚钱机器”。没错,中石油就曾以1241.8亿元的净利润,坐实了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头衔。在这华丽业绩的背后,却是超过60万小散们割肉离场的悲剧。
为什么最赚钱的央企,却让小散们心碎呢?原因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“盈亏逻辑悖逆”。中石油一边豪赚1241.8亿元,一边却让60万小散们割肉出局。这种逻辑,让公众困惑、诧异和不满。
二、EOD模式:央企的环保盛宴?
近年来,EOD(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)成为环保行业的热门话题。而在这个领域,央企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。
EOD模式对于拿惯大项目的央企来说意义重大,从地方政府角度看,EOD则是沙漠驼队里的一袋甘泉。环保行业缺钱、投资巨大、收益细水长流,政府支付乏力,而EOD则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希望。
EOD模式的主要实践者基本上是央企和地方国企,环保上市公司和其他民企都作壁上观。这不禁让人疑问:EOD模式,难道注定是央企的游戏?
三、高盛百亿赌局:央企如何成为“冤大头”?
2018年,中石化因油价下跌,亏损高达百亿。而这背后的原因,竟然是高盛精心设计的一场百亿赌局。
在这场赌局中,高盛扮演了庄家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,而中石化则成了不知规则的“暴发户”。最终,中石化巨亏,市值蒸发超500亿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央企在资本市场并非无敌,有时也会成为“冤大头”。
四、央企重组:数字游戏还是赚钱机会?
近年来,央企重组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。有人认为,央企重组就是一场数字游戏,而有人则认为,在央企重组高确定性的前提下,折价区间买入大概率是赚钱的。
以葛洲坝为例,其完成全部合并花了10个月,最低价距离转股价最多有25%的折价,最低价到最高价有翻倍空间。这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赚钱的机会。
五、央企改革:从“铁饭碗”到“能者上,庸者下”
2025年,央企将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制度,这意味着国企将从“铁饭碗”时代迈向“能者上,庸者下”的新时代。
这项改革的目的,是为了提高国企的运行效率,激励管理层发挥最大潜力。虽然有人担心这会磨掉不少人的“饭碗”,但长远来看,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。
央企游戏,充满了神秘和刺激。在这场游戏中,既有华丽业绩的辉煌,也有小散心碎的悲剧;既有环保盛宴的狂欢,也有百亿赌局的惊险;既有数字游戏的陷阱,也有赚钱机会的诱惑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,央企们将继续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故事。